护士长如何预防护理差错 为防止针刺伤

经验直达:

  • 为防止针刺伤
  • 护士长如何预防护理差错
  • 护士如何做好职业防护

一、为防止针刺伤


【护士长如何预防护理差错 为防止针刺伤】针刺伤的预防措施,主要就是保护好自己,避免与针刺样的东西接触 。
护士长如何预防护理差错 为防止针刺伤

除此之外,做好防护措施,如果是工作的需要 , 应该穿工作服 。如果是意外发生,应该远离这样的场所,或者是不要触碰这些东西 。
加强职业的防护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宣传针刺伤的危害、普及针刺伤的预防知识等是有效预防针刺伤的方法 。在生活中要做到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熟练的使用及处理锐器 。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避免危险的行为,像徒手套取帽针,徒手的分离使用后的针头 , 安全注射、安全回收等 。
护士长如何预防护理差错 为防止针刺伤

一旦发生针刺伤,应该及时就诊医院进行处理 。必要时进行切开,彻底的清创,同时下引流条引流 。并且需要注射破伤风血清,预防破伤风发生 。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避免危险的行为,像徒手套取帽针 , 徒手的分离使用后的针头,安全注射、安全回收等 。
针刺伤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 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有针刺伤的经历 。预防针刺伤首先要有完善的职业安全组织管理制度 ,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对锐器伤的危害性的认识 。
纠正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比如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用手直接传递锐器等等 。


二、护士长如何预防护理差错


5、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

6、加强护士人员自身职业防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知识,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 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文明优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

1、确保、完善便民措施,管理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三、护士如何做好职业防护


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应在护理院校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以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15] 。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 , 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 。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美国CDC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12] 。毛秀英[24]在北京9所护士学校所做试验的结果显示,接受过培训(如何防范针刺伤)的学生发生针刺伤的比例是19.53%,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这一比例则高达53.88% 。这就证明,不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十分必要 。定期进行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 。
5.2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标准预防对策 。美国 CDC于1996年新订了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指南,内容不同于英国卫生部的ICT医院感染控制对策指导 (1995) , 对于后者乃为实用的补充,称“标准预防”方案 。美国CDC1987年就颁布了《全国性防护措施》[27] 。有研究认为[28],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的比例也会明显降低 。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 , 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也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最有力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①洗手 。洗手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 , 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途径,正确洗手方法可使细菌减少103 CFU/cm2[29] 。伦丽芳报道[30],90名临床护士洗手技术考核中 , 有52.2%漏洗手尖,43.8%的人漏洗手背,洗手时间不足 , 搓洗力度不够,洗手后立即采样监测超标率达24.44% 。手卫生,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为此,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稿),我们应明确洗手指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定期手卫生监测 。②戴手套 。有报道[31] , 有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粘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小于不戴手套者,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加皮肤损伤 。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2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 , 其感染率仅为0.20%~0.25%[31] 。故戴2付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 。还有研究表明[15],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 , 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 。③戴口罩和防护镜、面罩,穿隔离衣,采取隔离措施等 。非典期间,某省几家医务工作者救治一名非典型肺炎患者,因未采取正确防护措施,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 。病人转到第八人民医院后, 医护人员按照传染科医疗常规进行穿上隔离衣 , 戴上特制12层棉布口罩、手套、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具进行治疗和护理,这家医院无一人被传染 。由此可见,为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工作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医护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要注意 , 口罩的正确使用和保存,戴摘口罩前彻底洗手 。④环境控制 。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经常清洁 , 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⑤正确处理被污染被服 。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粘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清点扰动操作,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污染时注意勿再污染周围环境,故应及时装入袋中 。此时最好使用水溶性袋子,以便装袋投入洗涤机中加热消毒而不必另行消毒 。⑥消毒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使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粘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废弃 。在操作中,要防范通过污染的器具再污染粘膜、衣服和环境,再用时一定要事先确保其为清洁消毒过者 。⑦职业健康安全 。规范普及相关知识教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防护用具的供应和防护设施的完善;做好职业伤害的防范与补救工作 。
5.3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及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危险品的警示标志(黄色) 。防刺破的锐器收集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利器伤的方法,可使利器伤降低50%[32] 。
5.4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具体措施以及发生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及补救措施等,2004年卫生部已下发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 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及暴露后的处理有了依据 。总之,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我们应尽快地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 , 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护理及医学院校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 , 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