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组织区域活动-如何组织大班生活区区角游戏活动

经验直达:

  • 如何有效组织区域活动
  • 如何组织大班生活区区角游戏活动
  • 如何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

一、如何有效组织区域活动


一、制定区域活动计划 , 明确活动主题及目标.
二 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三 合理投放活动区材料 ,
四 促进幼儿主动参与进行有效的指导

组织区域活动,首先要制定区域活动计划,在计划中,要明确活动主题 , 及通过多少次的活动来实现该主题,需要利用哪些区域,在各区域的活动目的及需要的投放材料等 。如某幼儿园大三班 , 制定了一份区域活动计划,主题活动为“春天真美丽”,共有四次活动,利用了美工区、表演区、自然科学区、图书区、益智区、制作区等六个区域 。其中美工区的计划如下 。第一-次活动,活动目的:运用已有的绘画经验,用近大远小的方法画出窗外的景物;培养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投放材料:水彩笔 , 油画棒若干,白纸,画有窗户轮廓的图纸 。第二次活动,活动目的:能用粘贴、绘画等形式制作手机 。通过制作活动,了解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养成有条理、有序的操作习惯和力求细致的工作态度 。投放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的纸盒、彩色纸、水彩笔若干、剪.刀、胶棒、各种手机图片 。第三次活动,活动目的:利用毛线粘贴制作有关春天景色的作品;掌握使用胶水和胶棒的正确方法 。投放材料:胶水,胶棒,各种美劳材料、毛线 。第四次活动,活动目的:尝试用水粉画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培养幼儿想象力 。投放材料:水粉颜料、毛笔、图画纸、调色板、油画棒、抹布、吸水纸、洗笔瓶等 。
二、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总体来说,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围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同时 , 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室内外空间情况、动静结合、季节、地域等具体因素 。

1.活动区与空间的关系 。每个班级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活动区的数量 。如果幼儿园的硬件设备较好、师资较强、空间较大,则可以多设置- -些活动区;反之 , 需要适当减少一些活动区 。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设置共用的大型活动区,如图书馆、科学宫、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饲养区等 , 以完整的设施、丰富的材料,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 -部分幼儿园的空间较为紧张,只能充分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相应地设置小一点的活动角,如图书角、数学角、自然角、娃娃家等,活动区的数量也要相应的减少 。除了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等基本空间外,还要充分考虑利用各空间内部的建筑元素 , 如墙、门、窗、柱、台、墙面、天花板、地面等,如有的幼儿园在地面粘贴几何形体、动物脚印、数字、字母等导向标志或认知训练 。

2.活动区的具体布局 。活动区的布局应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可以将幼儿的探索兴趣、经验、作品等作为区域活动布置的内容源泉,布置不要直接影响幼儿自由交,谈的展开 。在布置时,还要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及特点进行规划,如美工区、科学区等应设立在光线明亮、环境安静的位置 , 音乐区、表演区等场地要宽敞些;还要注意动静分开 , 比如音乐区与绘画区要分开,以避免幼儿进行音乐时声音过大而影响到绘画区的活动,使其他幼儿难以集中精力 。

3.区域环境创设的原则 。①参与性原则 。区域活动主要围.绕幼儿展开,幼儿是活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同时 , 教师和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其中 , 如:教师发展和引导幼儿的创意,对幼儿意见的尊重,教师对幼儿自主规划游戏空间的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及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与准备 , 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管理等诸方面 。②发展适宜性原则 。在创设活动区域时,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适宜性,如:既要面向全体、符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又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符合不同幼儿发展的水平;要考虑到各班级的特色;既要让幼儿主动服从活动规则 , 又要能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 。③因地制宜原则 。室外活动区域大多采用统一规划 , 各班级轮流使用 。室内活动区域要充分挖掘每个班级环境的无限活动资源,如:充分利用原有环境与现成材料,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也能体现本园区的特色;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根据幼儿个性发展需要和各种活动的需要创设、扩展、延伸相应的环境 。

三、合理投放活动区材料 , 促进幼儿主动参与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及兴趣特点投放材料 。幼儿的兴趣爱好大部分取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年龄的儿童对玩具的需求是不同的 。要根据各阶段儿童发展的身心需要及兴趣爱好,为儿童选择合适的玩具,才能让儿童在玩中学习和成长 。如玩具的发放:小小班及小班主要以感觉运动类玩具为主,中班一般以象征性玩具为主,大班主要以规则性玩具为主 。而超市购物、乘坐公交车等活动,主要在中班大班进行,如此可以锻炼幼儿的识数、交际能力 。

2.根据教学计划及教育目标投放材料 。在发放材料时 , 幼儿园要根据教学计划,按照班级规模配置各阶段必备的材料,但不是材料越多越好,过多的材料会使幼儿养成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做事不集中不稳定的习惯,会形成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不良性格,也会养成浪费的习惯 。

3.根据幼儿的安全卫生投放材料 。我国在2003年发布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6675- -2003),对玩具的材料、小零件、合理滥用、正常使用、形状、尺寸、强度、边缘、尖端、突出物、金属丝及连杆、弹簧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在享受玩具快乐的同时 , 远离危险 。其他发放的材料 , 特别是废旧材料的发放也应如此,尽量确保安全,避免不安全因素 。4.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材料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 , 有些同龄幼儿,也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所以,在提供材料时,不能大而化之地搞统- -化,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水平提供不同的材料 , 使每个幼儿都有符合自己水平的玩具 , 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 能更加健康地学习和发展 , 迈向更高的水平 。

四、进行有效的指导

1.建立活动的规则 。区域活动的组织,涉及到活动的编排、玩法介绍、规则制定、场地及材料准备等前期工作,在这些准备工作中,要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规则的制

2.适度的指导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扮演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 。在不同的游戏中 , 对不同的幼儿 , 其指导方式是不一样的 。如:幼儿在活动中无力解决或不断重复而无进展时,教师可在观察后进行指导;当幼儿需要玩伴、需要参与和引导、无所事事时,教师可在观察后参与幼儿活动;当幼儿专注、轻松快乐时,教师不易过多干预 。又如:教师在感觉类活动、角色类活动、结构类活动、表演类活动、规则类活动中,其指导方式也是- -样的 , 有的需要参与式指导,有的需要材料指导,有的需要语言指导 。


二、如何组织大班生活区区角游戏活动


增进幼儿交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而幼儿的区角游戏活动正是幼儿一日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儿在区角游戏活动中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 进行观察.探索,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参加活动的快乐 。然而幼儿生活区的游戏更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 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感受到主体地位,那么如何组织大班幼儿进行生活区的区角游戏活动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 材料准备要丰富.教师结合教学活动主题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应该符合大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 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能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愉悦,如:游戏“串串香麻辣烫”这个游戏中,可以准备纸箱做的汤锅.、漏勺、各种纸杯做的小锅、彩纸削、海绵纸、塑料纸、木签、泡沫、记号笔、皱纹纸 。利用这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 角色分配要自主在游戏中有各种角色,幼儿可以自主参与 , 自主选择,自主分配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中的快乐和满足是值得留念的 。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必须可以玩得更加尽兴 , 如:“串串香麻辣烫”中有主厨在大锅前站着,还有洗菜的,配菜的,服务员,收银员 , 顾客等等,孩子们可以任选一个角色进行游戏,在游戏中也可以互换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生活经验 。三. 游戏过程要有序虽然游戏是让幼儿尽情的玩 , 可是在游戏中也应该培养幼儿的自律性和责任意识 , 让幼儿有序地进行游戏,不要在各个区角间乱跑 。如果你在一个区角玩够了,想去其他区角玩,可以跟老师讲,也可以自己去 , 在体验这些游戏角色时要遵守游戏规则,如在“串串香麻辣烫”中,每个‘麻辣烫’的工作人员,对顾客都要热情大方、服务周到,每个顾客都要文明守纪 , 吃过的碗、筷不能乱扔,在游戏结束后要整理好材料 。四.游戏结束要评价各个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评价 。让幼儿自我评价,说说各自在活动中表现如何,也可以让幼儿互相评价,说说谁做的好,谁做的还有待改进 , 幼儿在相互评价中找出不足 , 获得经验 , 感受快乐 。


三、如何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


【如何有效组织区域活动-如何组织大班生活区区角游戏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使得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更加充足,教育形式趋于多样化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而且也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的活动”和“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 。区域活动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 , 既把课内和课外的行为、情感、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选性、小组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 。那么幼儿园如何更好开展区域活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 , 就此问题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
一、精心准备

在区域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因为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正常开展 。它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 只有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

(一)创设有效利用的区域环境

区域的设置并不是越高档、越豪华、越漂亮越好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 , 以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规划,要但它是不是便于孩子活动,利于孩子发展 , 符合孩子的需要 。环境的创设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心地投入活动,充满信心地探索问题 , 这才识创设区域环境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

我们的区域设置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采用固定与灵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具有固定的区域位置,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灵活设置、调整区域的场所,满足不同的幼儿需要,也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达到探索的目的 。

在区域设置时,还应注意动静分区,如把图书角、计算角、角色区安排在靠室内的地方,把科学区、表演区、动手区、音乐区安排在靠室外的地方 。

(二)投放可操作性的材料 。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 。重要性体现在材料提供少了 , 区域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要保证幼儿有兴趣探究 , 又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探究结果 。因而 , 材料的投放关系到活动是否成败的关键因素 。那么,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呢?

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 。材料的探究性是指材料必须能够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 。我们之所以提出材料必须有探究性,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 , 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是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不能看作是探究活动 。例如,我们在上《船》的主题活动时,如果交给幼儿几艘船的模型,让幼儿找找船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或是船有几层楼 , 这些都不算是探究活动 。如果是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纸板、泡沫、胶水、小刀、蜡光纸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自己制作出简单的船,这就是一种探究活动 。因此 , 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

其次,材料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 。材料的多层次性是指材料的投放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层次的提高 。在开展主题活动为《美丽的花》中 , 在美工区,我有意提供两种不同的范例让幼儿选择 , 一种是画好的花的轮廓让幼儿图色,一种是画不同的花让幼儿自己画出花的茎和叶子,也可进行添画 。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选择 。材料的多样性是指材料围绕教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 。在同为《美丽的花》的主题活动中 , “认识花”这一活动就可以提供彩色笔、蜡笔、印模、剪刀、纸、胶水、颜料等,让幼儿进行画花、印花、剪花、折花、染花、插花,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这也是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 。所以 , 这就要求材料的提供应注意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
二、用心组织与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主要环节,也是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 。教师在这个环节处于主导作用,应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性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与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呢?

(一)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制定规则 。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的 。

首先,在活动前明确规定 。有些活动规则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 是要求幼儿在活动前就必须要遵守的 。这类规则一般在活动前就必须提出来,如玩沙是幼儿最喜爱的区域之一 。如果活动前没有明确规则,那么有可能孩子到处扬沙 , 虽然孩子尽兴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伤了 。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说明要求:不准对着别人扬沙,更不准把沙子扬到区域外面去 。

其次,在活动中逐步形成 。有时幼儿遇到有关规则的问题 , 教师可以不急于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而是让幼儿在谈论与反思中逐渐建立起相应的规则 。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 。而这种问题幼儿又无法自行解决,谈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在活动中争抢玩具、争抢角色这类情况,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 。有一次,在表演区,我投放了一套新服装,结果全班孩子围者争抢服装,令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着我,于是,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理这件事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能抢!”“大家一起玩 。”“轮流玩!”这是 , 我趁热打铁地说:“大家真懂事,我们轮流玩!没有轮到的小朋友在旁边当观众,不能上来;轮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让更多的小朋友来玩 。”就这样,我和孩子们把规则定下来了 。小朋友们又开开心心地玩起来了 。采用这种方法制定活动规则 , 幼儿容易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

(二)教师的参与指导 。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 , 应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 。在活动中,教师不能把角色停留在提供活动材料、安排幼儿进入区角、主持幼儿的分工与合作、解决孩子间的纠纷,使幼儿处于高控制之下 。而是要善于观察,还要适时、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地表现自己、总结自己,促进幼儿自主性的提高 。要不断地来回在各个区域间观察和参与游戏 , 要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争对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 。与孩子一起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逼迫幼儿接受,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幼儿很快出现厌倦情绪,大大减少幼儿的积极性 。
三、耐心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任何一个活动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 。在过去我们总是在活动后草草收场没有评价,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的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愿望 。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的活动情况,评价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 所以,评价也要有一定的技巧 , 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结果 , 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 。

(一)幼儿主动评价 。区域活动的评价是为了总结活动中表现,为下次活动出谋献策,鼓励幼儿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 鼓励幼儿协作创新 。激发幼儿再学习的欲望,在评价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为幼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把自己在活动中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 。这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兴趣 , 让幼儿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 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学会观察别人总结自己,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教师少采用鼓励性语言来引导幼儿,如:你的小手真棒,你搭建的是什么呀?怎么建的?你得什么最有趣?为什么呢?通过幼儿间互相评价、自由交流、幼儿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促进幼儿共同进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识 。

(二)教师整体评价 。

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提出更高的要求 , 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不足,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 根据自己的意见加以总结,教师的评价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

首先,从幼儿形为习惯评价,“今天哪组小朋友主动收拾玩具,哪组小朋友活动时声音较?。琗X小朋友主动把玩具让给别人等,XX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 , 随便到别的区捣乱等 。
其次,从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上评价 , 今天玩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在玩动手区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呢等?

再次,从情感体验上评价,你玩什么游戏最高兴,为什么?今天你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高兴的活动,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如何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更好地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我们还会不断的努力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