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直达:
- 如何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 如何推进法制政府建设
-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一、如何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 ,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与过去相比 , 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 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 , 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 。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仍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
一、我国现阶段公民意识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识在建构法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还不是很强,还存在一些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识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 , 古代中国的基本政体形态是君主专制,维护皇帝的权力、地位和尊严,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乃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法律制度的出发点 。而且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也被皇权的绝对神圣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 , 一言也可以废法,使古代中国形成了系统严密的官僚体制,这种封建专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适应封建政治文化发展的臣民意识 。近代以来,中国曾经有过几次思想启蒙运动,但由于各种原因 , 大都是昙花一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权观念、自由与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念统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而抛弃 , 而许多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 。改革开放后 , 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 , 家长制、特权思想、臣民意识在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仍然根深蒂固 。
(二)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极其淡薄 。这主要是由于:1.客观上由于自然经济、宗法家族和集权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存在形式,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与之相联系的权利、自由、平等等观念无法正常发育与成长 。这是传统社会民众缺乏权利意识的客观原因 。2.主观上由于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义轻利 。受其影响,时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于言利,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居然会因打官司有贪利嫌而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这就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意识和行为 。
(三)公民教育的滞后 。市场经济的发展证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没有及时转变思路 。转变到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上来 。这也是导致公民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
(四)社会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 , 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这主要表现为:1.存在着制度空场和制度冲突 。所谓制度空?。褪侵贫鹊墓└秃蟆⒉坏轿?nbsp;, 人们有了新的活动却无相应的活动规则 。所谓制度冲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 。比如在法律、法规方面,有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干着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勾当 。2.现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无效 。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的大小 。如果制度对人们行为没有约束力,则是无效 。如制度对公款吃喝、公款消费等行为的规定 , 基本上是无效的 。如果制度对人们行为有一定约束力,但没有达到制定制度时的预期效果 , 则是效率不高 。如制度对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行为的规定 。现阶段,社会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现象大量存在 , 甚至出现了诸如打假者被打、索赔者索不到赔、纳税人竞争不过高逃税等现象 。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对公民意识的形成起着抑制作用 。
二、提高法律意识的途径及方法
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责任 , 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认为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必须创造适宜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为现代法律意识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政治环境方面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民主体、政治活动程序和政治观念的科学化 。因为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 法律意识是在民主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文化环境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精神文明组成部分的法律意识必然要受到精神文明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公民法律意识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完善和发展 。所谓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状况 。包括两方面,
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针;二是努力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识的体现 。其创制和实施都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 。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制观念的增强、正确法律观点的确立 , 都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完成 。从1985年开始,经过几次普及法律常识的活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对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 。
(三)坚定不移地实行依法治国、严格执法 。认识来源于实践 。社会上日常的法制实践活动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巨大的、现实的影响作用 。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能严格地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就能真正显示出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和力量 。显示出法制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并得到他们的信任 。经过长期的重复实践,就会形成固定的习惯和观念 , 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
(四)重视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研究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发达与否,与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是否繁荣有直接的关系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人才又是宣传、传播、深化法律意识的使者,法学研究是培养健全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条件 。社会在不断发展,法律也需要发展,人们在运用法律来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 。在法律实践中 , 一些新经验、新思想也需要及时总结、推广,这些都离不开法学研究 。而研究的成果,又通过法学教育使一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后又通过这些受教育者用各种方式向社会传播、推广并付诸实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更新和提高 。
(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一种涉及面最广、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的途径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向众多对象传递思想和观点的过程 。大众传播具有信息来源的普遍性、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广泛的普及性以及公众教育机能等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 。只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就能产生迅速广泛的影响,同时极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和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
(六)强化或树立具体的法律观念 。1.权利观念 。树立公民的权利观念 , 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义务本质”反思的结果 ,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需要 。强化权利观念,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原则得以真正体现 , 在广泛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充分地适用权利,发挥其创造性,同时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 。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应当包括对权利概念、性质、来源的正确认识;行使权利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权利行使时的求实态度与自律观念;建立和完善权利行使机制的使命感和创造精神等 。这种权利观首先是公民的,与以往只重视国家权力(利)是不同的,它是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在法律上的具体表现 。2.契约观念 。商品经济的交换活动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连接起来的 。而契约具有平等、自主、自愿、互利、互相制约等特点 。树立契约观念能够减少交换过程中的不确定、不安全因素 。其法律含义在于通过明确契约双方的权利义务,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担任的法律角色,从而有效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契约观念的普遍化,是指这种观念延伸到更广泛的政治社会领域,使整个社会活动既充满活力,又有必要的约束,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有序状态 。3.正确的诉讼观念 。程序法是对实体法的保护手段 。诉讼是适用法律的必要方式 , 是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正当途径 。由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人们群众对诉讼抱有一种深深的偏见 。不管有理与否,都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 。并往往把诉讼与受惩罚联系在一起 。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不是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而是寻求法律以外的方式,这样就不能运用法律对其权利和利益进行有力保护 。社会秩序是一种法律秩序,社会矛盾和纠纷如果只通过非正当途径解决,往往造成对正常法律秩序的破坏 。因此,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既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 。
三、结语
人们的法律意识状态是受其物质生活条件和其他社会意识制约和影响的 。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法律意识的变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人们的法律意识尤其显得复杂 。因此,从实践需要出发,深入到社会生活中 , 调查、了解、把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个体法律意识的状况,分析、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各种有益的看法、主张,对于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现阶段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推进法制政府建设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 。目标既定,重在践行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 , 结合实际 , 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
坚持发展为上,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经济动力和基础 。市场经济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法治紧密相连 。法治要得以坚持,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体制之中,惟有市场经济才能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我国法治也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与市场经济的启动大体同步的,是在改革计划经济 , 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的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时 , 即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 , 十四大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取向于市场经济后 , 1996年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目标 。这说明,法治是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联系的,市场经济越发达,对法治的需求层次也越高 , 市场经济是法治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经济动力 。所以,要建设法治政府 , 必须大力培育市场经济 。当前 , 我市经济结构层次还不高,民营企业发展相对不足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资,加大市场开拓 , 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着力治理和优化发展环境 。要在加快改善投资硬环境同时 , 着力加强以法治为主要内容的政务环境建设 。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主体;要按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 , 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逐步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收缩政府权力的覆盖范围 , 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更多的自由;要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平等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坚持“一切从客商出发,一切为客商着想 , 一切对客商负责,一切让客商满意”的原则,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 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要树立诚信是兴商之本、依法办事是最大的诚信的思想意识,善于从法律的角度与外商洽谈项目,依法签订合同 , 依法履行合同,依法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 。要以公正执法为重点,强化对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事件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严肃处理向投资者进行敲诈勒索和吃、拿、卡、要的人员 。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有效地吸引投资,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进鹤壁经济发展 。
坚持民主决策、民主施政,积极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 , 是与民主相生的,是与专制不相容的 。没有充分而广泛的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制度越发达,它的法治化程度就越高 。因此 , 必须推进和发展民主 。当前,我市少数地方、少数单位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还存在 。这是人治观念在实践中的反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推进民主建设 。今后,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依法、科学和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 ,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要扩大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对一些重要的规范性文件,要完善听证程序 , 提高听证质量,重视听证结果 。对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社会影响大的规范性文件应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更好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之符合客观规律,体现社会正义 , 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 。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作用,充分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体现民主精神的方法实施行政管理 。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 , 进一步促进政府部门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实行政策法规公开、岗位职责公开、工作流程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服务时限公开、工作纪律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公开、监督结果公开,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 着力打造“透明政府” 。真正做到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容,又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保障 。所以,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当前,我市行政管理领域还存在着交叉管理,多头执法;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管理方式落后 , 办事效率不高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少数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市行政管理体制 。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要继续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三个优先”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下决心交给企业、市场或者社会组织、中介机构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 , 我市已完成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除依法保留的234个项目外,凡是没有合法依据的项目一律停止执行 。这要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一条政治纪律来执行,对违反规定的,执法执纪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是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 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我市行政执法主体 。在加强调研、学习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和执法真空问题,切实推进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城市管理 。三是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解决“皇粮”、“杂粮”并存的现状,使行政执法权与执法者的利益彻底脱钩 。要全面推行“罚缴分离”和“收缴分离”制度,坚决杜绝“以权生财”、“以权谋利”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 。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带头依法行政 。要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贯彻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确保《纲要》落到实处 。贯彻实施《纲要》,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不单是政府法制机构的事情,而是政府所有部门的共同职责;不仅是主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干部的责任,也是所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具体方案 , 精心组织实施,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 , 真正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如何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如何推进法制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部署 , 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和着力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心 。陕西省要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 , 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上实现新突破 。
一、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
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 , 改革发展也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 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社会利益调整更加复杂困难 , 这些都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解决新时期各类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行政事务 , 把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准确落实到位,就能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 , 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 。
建设法治政府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政府要不负人民的重托,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 至关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建设法治政府,是促进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能的必要前提 , 是增强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维护好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三个陕西”的基础和保障 。赵正永书记在“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建设法治陕西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 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必须要法治陕西,要确立“前提是法,关键在治,基础靠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 。法治是实现“三个陕西”的有力保障 。法治陕西是建设“三个陕西”的根本要求 。因此,建设法治政府是陕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备条件和现实需要 。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着力抓住六个重点
着力提高全省依法行政水平 。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抓好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实 。各级法制机构必须积极履行依法行政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等职能,并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 。要持续抓好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适度扩大范围,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推进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和法律知识测试等制度 , 县级以上政府每年要组织3次以上领导集体学法,把依法行政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各级干部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
着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政府治理始于决策,决策是否科学民主 ,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有重大影响 。要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凡作出的决策不得与法律及其精神相抵触 。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容易引触社会稳定问题的,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要强化决策责任 ,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反馈评估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 减少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对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 , 严格追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究 。
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完备的法制是依法行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前提 。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要求 , 要把立法重点转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上来,立经济社会急需之法 , 立人民群众期盼之法 。同时,健全定期清理机制,及时修订和废止不适应形势、有碍发展的法规规章 。要掌握真实情况,不盲目追求数量 , 制定真正管用的措施,使法规规章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省情实际 , 切实解决问题 。要将群众路线贯穿于立项、调研、起草、审议等各环节,通过征集民意、专家咨询、座谈论证等方式 , 拓展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民情 。要严格立法程序,更加注重利益的协调平衡,重视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法制机构在立法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加强协调 , 坚决克服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化”倾向,多立高质量的法,提高立法的生命力 。
着力规范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是群众对政府的“第一印象” , 直接影响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 。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纵向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权,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在横向上,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和综合执法工作 , 着力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 。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细化自由裁量权 , 最大限度地压缩执法“弹性” 。不断创新执法方式,严格执法人员管理制度 , 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落实县级行政执法部门编制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行政执法经费要向基层倾斜,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制度,杜绝乱收费、乱罚款,决不允许无资格人员从事执法活动 。
着力强化行政监督 。要继续简政放权 , 大力推行权力清单制,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集中办理等,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创新公开方式,扎实开展“邀请公民代表走进政府”等活动 , 扩大重大决策、公共资源配置、部门财政预算等公开内容,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要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司法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行政行为进行曝光,积极回应网络舆论监督 。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作为重点,加强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的执法行为 。加强法制监督与行政监察的协调配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 违法必追究 。强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在全省推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 。坚持好规范性文件“逢文必审”制度,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从源头上防止行政行为违法 。
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切实发挥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畅通复议受理渠道,改革和完善审理方式 , 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 。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在总结渭南、延安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 , 推进行政复议机制创新 。把行政调解作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引导当事人采用行政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 。
三、发挥好三个作用,确保法治政府建设落到实处
发挥好各级领导的“领头雁”作用 。建设法治政府,关键在领导 。各级行政首长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应亲自研究部署,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分管领导应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协调、督促和指导;其他领导也应坚持抓好依法行政工作 ,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
发挥好依法行政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依法行政纳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科学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不断完善考核监督制度 , 使法治政府建设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 。
发挥好法制机构的“参谋部”作用 。重视和依靠法制机构推进依法行政,应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明智选择 。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法制机构特别是县市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 , 努力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其充分履行职能 。各级法制机构也要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规律和任务要求,担负起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重担,振奋精神、强化素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 为建设法治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