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公司是个学习型企业,倡导读书学习,每个月推荐阅读书目,以部门为单位组织集体学习 。
通常的做法是共读一本书,有的部门会要求每人提交读书笔记,然后集体轮流分享心得感受 。
我们部门也大同小异 , 为了活动持续并有新意,每月轮流指派一名“拆书家”,负责选定书目,并用PPT带领大家回顾当月书籍精华内容,再延伸一些心得体会,并引导大家逐一展开分享讨论 。比如上月我们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拆书家”用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开场 , 然后引出本书的精华内容意义疗法,以及探索生命意义的三种方式 , 然后延伸到90、00、10后对生命意义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 呼吁大家要接受新鲜事物,拥抱变化等等,然后大家各自发表了一些看法和见解 。
讨论的时候,有灵光一现的感觉,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情,听到一些不一样的见解和信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像犯了赵周说的“听听激动,想想感动,过后不动”的毛病 。
看完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后,觉得当初给读书会主持人取名"拆书家"实在是用错了名词,也深深觉得读书会以及平时自己读书的确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拆为己用 , 学以致用 。难怪说道理都懂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究其原因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
来看看《这样读书就够了》教人怎么读书 。
本书强调“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拆书法有两种实践形式: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和供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 。针对读书会,这里只总结RIA现场学习 ,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
RIA现场,拆书家选择原书拆页 , 请学习者阅读;拆书家讲解引导,帮助学习者理解并联系自身;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反思经验、规划行动和现场演练 。
RIA=阅读拆页 讲解引导 拆为己用
R(Reading,阅读拆页),拆书家请学习者阅读原书拆页 。
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拆书家讲解引导,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关联自己 。
【公司读书会可以这样读书】
A(Appropriation , 拆为己用),拆书家催化促动 , 促进学习者将书中内容拆为己用 。
RIA现场学习3个核心环节的作用 。首先读书中的一段内容(R),只要片段即可,不需要读整本书 。然后,拆书家简要讲解一下刚刚阅读的知识(I),进而要求学习者反思经验(A1)、规划应用(A2)和现场演练(A3) 。
在大量教学相长的实践基础上,我们还发现,若有条件,还可以再加上A4和A5 。
A4是“在用中学”,最佳形式是一群人在限时(比如1个月)的条件下,一起实践同主题的A2 , 具体可以是个性化的目标,也可以是与A2同样的任务,大家要互相督促 。
A5是“复盘”,大家约定在1个月后共同对实践情况进行检核、讨论和深入反思,然后 , 再校正目标、调整行动 。
看再多的书不如改变一个行为 。信息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看过的书只会成为记忆中模糊的文字,在生命的长河里激荡不起任何的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