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头条创作挑战赛#
没必要的介入 , 或不得当地介入 , 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

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互相发生点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 , 家长不必把这看成是问题,不必马上出面干涉 , 更不必因此而生气 。
不严重的情况下,假装没看见 , 把矛盾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较严重时,简单地拉开即可,不必计较自己的孩子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 。道理可以简单讲一下,不讲也行,关键要保持友好轻松的态度 。这看似有些不作为,却正是培养儿童健康人际关系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
我把这种方法总结为“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过去就过去了,无所谓谁对谁错,该怎样相处还怎样相处——这样一种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儿童能正常地发展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础 , 是豁达、友善的生长土壤 。
“三不原则”看似消极 , 意义却非常积极,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了成人破坏性的参与 , 而且它内含一种信念: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 。
这个信念的确立非常必要 , 它是科学儿童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 。没有这个信念,“三不原则”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很多家长在开始接触到这个原则时,总是将信将疑,一旦在生活中尝试验证,绝大多数人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对儿童的能力也会就此有新的认识 。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邻里小朋友的相处 , 在双胞胎或多子女家庭,以及幼儿园或小学里,都照样管用,因为天下的孩子都一样 。
【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有一对双胞胎兄弟,经常为抢东西或其他事情打架 。妈妈开始的处理办法是问清楚打架的缘由,判断谁做得不对,就打谁的手,或者关小黑屋,并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惩罚他 。但小哥俩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减少,随着年龄增长,反而越来越多,一天无数次地哭喊着来找妈妈评理,这让妈妈非常抓狂,经常发脾气 。而且两个小家伙都越来越会推诿责任了,有时甚至为了把过错推到对方身上而说谎 。
这位妈妈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办法肯定是有问题的,但一时又不知该如何办 , 于是来找我咨询 , 然后将信将疑地带着“三不原则”回去了 。
过了几个月,我收到她的一封邮件 , 说咨询的当天傍晚,她正在厨房做饭,听到两个小家伙又在客厅为什么事声嘶力竭地争执起来 , 然后按惯例一起哭着来厨房找妈妈评理 。当时她正要按惯例处理时,突然想到我说的“三不原则”,于是改变主意,一边不停手地做饭,一边轻松笑着对两个小家伙说 , 哈,又打架啊,以后打架别找妈妈了,你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吧 , 妈妈忙,没时间管你们 。
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两个小家伙没想到妈妈今天会是这种态度,一瞬间愣了,然后就在厨房吵闹扭打起来,并大哭 , 都做出委屈万分的样子,边打边看妈妈,等着妈妈站出来评理 。妈妈停下手中的活,笑着用温和的语气对他们说:“厨房太小了,打架伸不开手脚 , 想打就去客厅打吧 。”说完把两个小家伙送到客厅,自己回厨房继续做饭 。她刚回厨房还在担心,别真打出问题来 。没想到孩子们的冲突好像也跟着自己离开了客厅,两个小家伙居然没有继续接着吵闹,且很快就听到了他们的嬉笑声,妈妈这才把悬着的心放下 。
接下来的日子,这位妈妈总是采用这种办法对待两个孩子的冲突,令她感到神奇的是,小哥俩真的相处得越来越好,学会了协调,也开始懂得互相谦让,现在已基本上不再找她告状 。令她头痛了好几年的问题 , 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
家长们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让,归因为独生子女问题,或是“溺爱”问题 。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 。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们闹矛盾 。孩子间一发生点什么事,家长马上出面,似乎不出面就没尽到责任,也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 。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 , 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 , 心胸狭隘 。
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只要他们成长中获得过友善和尊重,只要他目睹过得体的礼貌和修养,他就得到了这样的滋养 。反之 , 成年人如果对孩子的一点无心之过不能表现出体恤,大惊小怪,上纲上线 , 逼迫孩子说“对不起”,这样才会损害孩子的友爱心 。
儿童的世界非常单纯,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成年人强加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间的冲突关系看成是“犯错误”,尤其是看成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 。现在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我们不欺负别人,但也绝不让别人欺负 。或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主动打别人,如果别人打你,你必须要还手 。甚至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 , 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在外面挨了打,不还手,回家我就打你 。
这样一种教导 , 可能让孩子学会不吃亏,但人生很长,“不吃亏”到底是一道护身符 , 还是一种隐患?发生在成年人世界中的无数事实已让我们看到,从不吃亏的人或报复心重的人,反而活在十面埋伏的危险中 。
比如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 女朋友和他分手后,另找一个男朋友,他就去把人家杀死 , 然后再自杀 。这样一种行为,表面上出于爱,实际是出于恨 。狭隘的复仇心理让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 去毁灭一个让他有吃亏感的人 。
大部分“不吃亏”的人虽然可以活得一生平安无事,但“不吃亏”真的为他赢来更多的幸福了吗?
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我曾遇到一件事 。我女儿上幼儿园时,有一天我去接她,带她在幼儿园院子里玩滑梯时 , 突然听到旁边一位妈妈叫起来,原来她发现儿子胳膊上有一块青,上面有牙?。蠢词潜荒母鲂∨笥岩Я?。这位妈妈马上声色俱厉地问孩子“谁咬的?”正在高兴地玩着的男孩被妈妈的语气吓着了,一下子哭起来 。这位妈妈又大声询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 , 谁咬的?”边说边用眼睛向周围的孩子看去,好像每个孩子都有嫌疑 。小男孩不回答,立即拉着妈妈的手就要走,边哭边说:“我不玩了,咱们回家吧,回家吧 。”这位妈妈却不依不饶地拉着孩子去找园长,要问个究竟 。
看着这位母亲一脸怒气地拉着孩子往园长办公室走去,我心里真替她的孩子难过 。相比孩子的纯美和自尊,这位妈妈的行为多么粗俗不堪 。她不光在丢孩子的脸,也在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 。她这样做,与其说是出于爱孩子,不如说是出于计较和报复 。事实上她最爱的不是孩子,而是“不吃亏”的感觉 。她这样处理 , 只是让自己的感觉好一些,却已经让孩子“吃亏”了 。
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中国传统智慧“吃亏是福”被无数人奉为一种生存哲学 。当然没必要走极端 。
有些家长深谙吃亏是福的道理,也希望培养孩子无私的品格 , 遇到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抢东西时,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出让,这种做法也不对,也是走极端了 。
因为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卢梭说的那样:我们原始的情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所有的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自身的生存和自身的幸福 。所以 , 第一个正义感不是产生于我们怎样对别人,而是产生于别人怎样对我们 。一般的教育方法有一个错误就是:首先对孩子们只讲他们的责任,而从来不谈他们的权利,所以开头就颠倒了 。
幼儿尚未建立合作的概念,自己的玩具不让别的小朋友玩,或抢别人的玩具 , 这都是正常表现 。强迫孩子出让自己的利益,这种做法并不能培养孩子的大度精神 , 反而强化他的紧张感 。如果一个孩子感觉别人总是侵犯他的私人领空,干涉他的事情,他会变得特别警惕,表现得更自私 。
孩子间的矛盾,无非起源于抢玩具,或打闹间没分寸感,不小心碰痛了对方等 。成人对待这些小矛盾的态度,比告诉孩子如何做更重要,影响更大 。要用最道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不要用很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孩子 。天生不会和人相处的孩子其实不多,只要成人减少干涉,他们多半能进行自我协调 。
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三不原则”的核心内涵是两点:第一给孩子做出好榜样,第二营造豁达和善意的环境 。两者要的都是家长自身的修养 。
家长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其实都是自己心理的投射 。
孩子天性各不相同,不要指望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表现恰好符合你的理想 。他可能是强势的 , 也可能是柔弱的;可能是狡黠的 , 也可能是厚道的 。这些特征并不代表他将来就是怎样一个人 。只要他在和同伴玩耍时是快乐的、内心是纯净的,就是好的 。良好的同伴关系本身就是成长的营养品,能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滋养,成长得健康 。
当下还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 一些人由于自身的不如意或眼界太低,经常给年幼的孩子灌输社会是险恶的、人心是无常的等等这类负面观念,让孩子从人生初始 , 就对家门以外的世界不抱有信任和好感 。这不但降低了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坦荡,也束缚了他接纳世界的心胸 , 甚至会培养出反社会人格 。
对世界怀有美好的信任,和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并不冲突 。家长应该把人际交往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告诉孩子 , 比如周围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媒体上报道了什么相关内容 , 就事论事地跟孩子谈谈,让孩子增加些常识 。生活本来就是有悲有喜 , 有常规有意外 。知道世界有灰暗 , 不等于要把世界看得灰暗;知道世界是光明的,也不等于毫无防范心理 。这是你对社会应该有的态度 , 也是教育孩子应拿出的示范 。
正面教育永远是最可靠的办法,正如避免得流感 , 应通过平时强壮肌体来预防,而不能采用一出家门就戴防毒面具的办法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表现出一匹骏马的飘逸,就不要从小教唆他以一只刺猬的姿态活着 。
最后要强调的是 , “三不原则”的成功运用,必须是三条戒律同时执行,才能有效 。很多家长在执行这一原则时,容易注意到不介入和不怕吃亏,却往往忽略自己的脾气,动辄打骂孩子,那么这一方法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原因是家长自己给孩子做了一个不体谅、不宽容、不友好、爱发脾气的坏榜样 。这也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的 。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对儿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
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最后,鸬鹚老师再次感谢你能够耐心聆听,相信此刻您更加了解怎样采用"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相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