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经常爆发的情绪,相信大部分爸妈都会有深深的挫折感,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自己都表达不清楚,爸妈更难搞懂了 。3-6岁孩子的情绪就是6月的天 , 说变就变:
“上一秒还笑嘻嘻的,下一秒就突然发起了脾气 。”
“动不动就生气,还骂人打人,讲道理、劝慰等一点也不起作用 。”
“做某件事的顺序不对,又不可能复原了 , 就哭闹不止,能把家里的屋顶掀翻!”
“想要什么东西或做什么,若大人不答应,就会一直大哭大闹、撒泼打滚,直到要求被满足为止 。”
一天能哭哭闹闹十几次,把家长们累得够呛,非得让你猜心思,猜不中了就哭闹 , 一不顺心家里就天翻地覆,充斥着娃那高分贝的尖叫声 。等上了幼儿园,孩子懂得多了,反而更加倍"作妖"了 , 整得多少爸妈都崩溃了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3-6岁孩子的情绪呢?在这个阶段,有哪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我们有效应对孩子的情绪?
一、3~6岁宝宝情绪的特点
1、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 。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 , 极不稳定 。所以 , 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
2、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 。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 , 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
3、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 。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
4、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 , 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 。对3~4对的幼儿其作用更大 。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爱听;常常为一件小事哭个不停 。不喜欢大灰狼,就把图书上所有大灰狼的眼镜都戳城洞洞;喜欢哪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 , 等等 。
5、独立意识与日俱增却频频受挫
还有一种情绪化的原因家长不能忽视,就是孩子的情绪是受挫或失落的表现 。宝宝的“独立”意识从能够自由走动开始就不断生长,但是他们的行为水平往往不能满足他们许多“想独立”的想法,于是宝宝就会产生挫折感,甚至焦虑急躁,并且因为情绪控制能力不完备,就会进入情绪化 。
6、进入秩序敏感期
敏感期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 , 它是儿童特定行为与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儿童有九大敏感期,分别对应着他们各种能力的成长 。其中的秩序敏感期被破坏掉,就是大多数2-4岁儿童哭闹的主要原因 。
进入敏感期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事物有着严格的秩序感,如果他们的秩序感被破坏了就很容易大哭大闹 。2-4岁的孩子一般都会有这个时期,只是早晚与时间长短不同 。比如孩子在排积木的时候,当他熟练之后一定会有他的条理;孩子画画的时候,一定也有她的顺序 , 甚至这种秩序感会蔓延到家人身上 。
又如孩子会讨厌客人来家的时候,穿着爸爸的拖鞋,那是爸爸的,你怎么能穿呢?家里来小朋友了,妈妈把她自己的水杯给小朋友喝水,孩子都会满脸的不高兴 。孩子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家长猛然插入进来帮他 , 反而孩子会大喊大叫 。他并不需要你的帮忙,因为你破坏了他的秩序感 。
二、面对孩子的情绪,爸妈可以怎么做?
1、多摸摸、拍拍
3~4岁的孩子仍然喜欢身体接触 。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很愿意老师牵他的手,喜欢搂着妈妈 。喜欢熟悉的人 , 特别是老师摸摸他,亲亲他 。有时拍拍他的肩膀 , 他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 。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得到这样鼓励和支持,所以妈妈也要尽量地利用各种机会摸摸、拍拍孩子 。
2、转移注意力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 , 很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有经验的老师会一边用亲切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 , 稳定他们的情绪,一边用新鲜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等)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加入伙伴的行列,对于幼儿也建议爸妈多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 让孩子忘掉自己的哭闹情绪 。
3、孩子道德感发展,多用鼓励和夸奖
三岁以后,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 。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初步接触到社会人群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和评价 。孩子的道德感就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成人的评价和语言强化下发展起来的 。儿童了解了游戏规则 , 遵守游戏规则,成人夸奖了他,他得到了肯定,体验到满意愉快的体验,又在成人的语言的指导下得到强化 。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的和不愉快的体验 。他们开始按照社会行为标准认识好坏、美丑,使道德感发展起来 。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同时要用夸奖来巩固孩子的利他行为 。如,孩子会主动地擦桌子,给奶奶洗苹果,爸爸妈妈要给他多多的鼓励和夸奖,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为自己而骄傲 。
4、审美感营造愉悦体验,多带孩子出去感受美的事物
孩子在成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言语的直接影响下,能直接感知到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 。如:美好的大自然、周围和谐的事物、优秀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 。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事物中,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 。审美感,就是从这些事物的鲜艳的颜色、新颖的形状、匀称的位置和图案开始的 。
到5~6岁,由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成人的指导,儿童对事物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 。儿童就能从生活中分辨美丑,知道什么图画美,什么音乐好听 , 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 。这样就产生了对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悦的情绪体验 。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多让孩子注意使用自己聪明的眼睛、耳朵、鼻子……,充分地运用它们来观察我们美丽的世界 。有时间的时候带他们走出家门 , 到博物馆、公园、湖边、草地……去畅游,去欣赏美丽的事物,孩子对事物的感觉会更加敏锐 , 艺术修养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
5、提供生活内容丰富的多样化活动
丰富的生活内容、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 。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幼儿产生兴趣 , 有探索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 。所以爸爸妈妈尽量让各项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 。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 。
6、避免对孩子的惩罚
5岁以后的孩子,要求别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儿园中,如果小朋友们不和他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 。同时成人如果对孩子不加理睬 , 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 。所以这样的惩罚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
7、理解孩子对程序的要求
当孩子因为已经习惯的或者头脑中预期的程序被破坏而哭闹时,家长要理解孩子对于秩序的强烈要求 , 耐心地处理问题,“重来一次”通常是很有效的解决对策,在无法“重来”的情况下,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这样做的时候 , 孩子可能并不马上买账,依旧大哭大闹,但这是一种健康的痛苦,孩子在宣泄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明白 , 有些事情是不能重来的,家长需要做的是倾听孩子的痛苦,共情孩子的感受 。
8、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和表达情绪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 。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 , 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 。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 , 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跟孩子讲清楚道理 。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
9、建立和谐亲密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 。成人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的情绪 。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 。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
【3-6岁孩子情绪特点,9个有效策略轻松搞定情绪宝宝】儿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3~6岁宝宝社会情感的发展还没有完善,因此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场面 。这一阶段的孩子大脑还没发育成熟,容易受原始脑和情绪脑控制,有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等情绪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孩子的道德感、审美感和调控情绪策略逐渐发展,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慢慢加强 , 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等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