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直达:
- 如何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
- 小学生如何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 如何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园
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
同伴,在儿童社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伴,也就是年龄相仿、语言等发展相近的人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
心理学家认为,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动因,与同伴的良好交往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心理学上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说明了这一点 。
英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饲养了一些只有母亲生活在一起、剥夺了同伴交往机会的恒河猴,结果发现 , 这些只有母亲的猴子形成了异常的社会行为模式 。当他们与同龄猴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倾向于回避;当他们不得不接近同伴时,则表现出了很强的攻击性,而且这种反社会倾向一直持续到成年 。
后来,哈洛及其同事将恒河猴与其母亲分开抚养 , 但一直和同伴待在一起 。他们发现,这些只有同伴的猴子相互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依恋 。
这个事例说明了同伴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同伴关系在某种意义是弥补了他们丧失父母之痛,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使得他们能够顺利成长 。
所以 ,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 。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这个过程使的儿童能够产生归属感 。
如果这时候儿童在集体中占有一定地位 , 受到同伴的赞许和尊重便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些都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
2、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着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对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怎样处理个人与小团体的关系等 。
这一切都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与父母不同 , 同伴既是平等的,又是铁面无私的 。
同伴对儿童的影响 , 主要通过强化、模仿和同化的机制实现的 。同伴榜样在改变儿童行为和态度中具有很大潜力 。儿童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并将其同化到自己的行为结构中去 。
3、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儿童常从同伴那里获得一些不便或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的知识和信息,他们或许相互交流、或许有着自己的思考 。
在同伴集体中,当发生规范冲突时,儿童会考虑到同伴提供的信息和团队规范,会表现出从众行为 。
同伴既可以给儿童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 , 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一定的规范框架 。
4、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当儿童面临陌生或恐怖情景时,同伴(一个好朋友)在场可以起到与父母同样的作用,即解除紧张和压抑 。
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阶段
通常来看 , 儿童同伴关系发展大致有几个阶段:
※在婴儿期,因为家人的照顾,同伴关系只是在最松散的意义上存在着 , 这个时期的孩子社会交往非常有限 。
※进入幼儿园,儿童与同伴的接触次数增加,他们不再把成人作为唯一的依靠对象 。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共同参与一些活动,与同伴的交往比以前密切、频繁和持久 。
※3~7岁,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 。儿童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这个时期的友谊还很不稳定 , 往往与实利和物质属性及其邻近性相关系 。
※4~9岁 , 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 , 否则就不是朋友 。
※6~1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
※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 儿童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要互相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 。这一段时期的友谊具有稳定性,但是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
爸爸妈妈们可根据孩子处于哪个阶段,有针对性的找到一些帮孩子建立伙伴关系的方法 。
发展良好伙伴关系的几点建议
首先,学会把孩子的爱埋在心里 , 不溺爱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中特殊的一员,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平等的 , 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自己更应该尊敬长辈、孝敬长辈 。
其次 , 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 。教育孩子懂得在交往中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其实是别人尊重自己的基础 。
第三、让孩子学会分享 。要让孩子明白,好东西大家一起吃才有味道,好玩的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 。
第四、让孩子学会宽容 。告诉孩子别计较别人的无意冒犯 。另外,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全面地评价别人,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别老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 , 否则是很难与朋友友好相处的 。
当然,对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同伴交往中,产生冲突在所难免,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因为怕孩子间有冲突、被打伤而让孩子远离伙伴,这样的方法并不可取 。
二、小学生如何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1、为同伴交往创设有利条件
从现实观察,现在的儿童,课程任务繁重,看书、看电视、上网是仅有的课外活动,再加上住房条件的改变,大家庭减少 , 邻里关系冷漠,独生子女很少有同伴一起游戏,与父母、教师、同伴等的主体交流的时间很少 。因而,作为教师要鼓励和重视儿童的同伴交往,利用身边资源为儿童提供、创设交往的有利条件和宽松的心理氛围;利用新年等节日开展互相问候的活动;运用班会开展“团结友爱伙伴多”的活动等 。
2、以教师接纳影响同伴接纳
在儿童同伴关系中 , 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同伴接纳 。儿童在同伴中地位的形成与不同,与教师本人对儿童的接纳和支持有很大关系 。为教师所喜欢 , 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儿童更多地被同伴所接纳 。而那些受到老师指责批评的儿童往往成为同伴群体排斥的对象 。得不到教师关注的儿童,在同伴中往往也成为被忽视的对象 。有些教师给一些儿童“贴上了标签”,儿童被贴标签的频率越高,儿童就感到难以改变自身的处境而慢慢接受被贴上的标签 。因而,作为教师应充分全面了解儿童 , 用爱接纳每一个儿童,始终树立两个观点: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儿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把每个儿童看成是可以发展的个体,发现儿童的闪光点,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道德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行为 。另一方面 , 教师的行为是儿童学习的榜样 。教师对待他人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学习产生影响,由于教师自身的态度、言行对儿童同伴影响是间接的、隐性的、潜移默化的 , 教师在语气、语调、手势、表情等不自觉流露出的态度,也会对儿童造成影响 。校园中无小事 , 教师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在与儿童的互动的过程中 , 渗透着分享、合作、同情、谦让等社会行为将为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影响作用 。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园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园的方法如下:
1、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 。例如 , 在幼儿园中营造温暖和谐的环境;对儿童实行民主的管理方式;能够宽容儿童的一些小的错误;对儿童的呵护能发自心底的关爱等 。
【如何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小学生如何建立良好同伴关系】2、当缺乏社交技能的儿童偶尔主动地和别人交往时,老师就用搂抱、抚摸、微笑或奖励等积极方式来肯定这种行为 , 久而久之,他就巩固了这种行为 。鼓励儿童多观察成人或同伴的社会行为,有效模仿他人动作、言语,从而学到一些社会化的行为 。
3、为儿童创设一个虚拟的或现实的交往情境,让儿童在虚拟的或现实的情境中去思考如何解决活动中的社会交往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分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得与同伴的化交往 。在游戏中要告诉儿童哪些行为是可取的 , 哪些是不可取的 。
4、帮助缺乏社会交往技能的儿童创设一种交往情境 。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让缺乏社会交往技能的儿童扮演某一角色,使他们理解角色的理想模型,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 认识自己应尽的角色义务 。从而最终达到帮助他们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